透过舞蹈说故事,认识香港长洲太平清醮,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3日,《香港传统民俗舞剧——舞包山》在北下关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精彩上演。
上图为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北下关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演出场所活动现场照
《香港传统民俗舞剧——舞包山》,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长洲传统节日太平清醮为题,透过说书人的从旁导引以及舞蹈“说故事”的方式,揉合历史资料导赏、丰富多变的舞蹈形式,让观众认识传统节日的起源、象征以及演变成现代的节庆仪式。据悉,本部作品由艺术品牌“回忆是美好的”成员09舞蹈剧场制作,旨在让社会民众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去感受来自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包山”。
上午为香港太平清醮节庆图
据了解,“回忆是美好的”该艺术品牌于2009年成立,透过与不同的机构合作,制作不同的艺术作品,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改变表演艺术的生态,开拓观众市场;并以后援技术为主导,充分发挥香港舞台技术优势,结合创作与技术,把每个艺术作品的艺术和技术层面也臻至完美,让观众感受非一般历程。该艺术品牌主席以及本剧技术总监施骏兴向记者介绍道,他说:“‘抢包山’寓意平安,我们期望借舞蹈把祝福带到世界各地,为各个华人足及之处送上祝福,也希望观众能借演出感受太平清醮的传统节日气氛。在长洲这个远离人烟的渔民小离岛,每年农历四月也云集中外游客,为了一睹盛大的太平清醮习俗节庆。太平清醮原本为民间向神明祈求去除瘟疫的宗教祭祀仪式,后来发展成包括粤剧酬神表演、会景巡游、搭建平安包包山和抢包山竞技运动等文化节庆。”该剧编舞黄茹表示,《香港传统民俗舞剧——舞包山》当中揉合表演艺术、民间工艺、运动、娱乐、教育、宗教等丰富元素,不但保有文化传承意义,亦从传统中继续保持活力,融入在现代化大都会的生活之中。两位创作者以舞蹈及肢体将传统文化的素材、象征、氛围和气息,转化、沉淀并升华为艺术作品,发挥舞蹈潜移感化的作用,成为打动人心、烙印在观众心里的独特体验。
上图为“平安包”工作坊参与市民和演员合影图
据悉,本部作品于2018年获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社区文化大使”计划资助,巡演20场。2019年,该剧再度荣获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香港艺术发展局交流计划、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交流计划、“香港元朗艺术节”“冰岛艺术节”等多项支持。
截止目前,本部作品已于北京顺利完成了五场演出,来自文化和旅游部港澳处,目前是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博士一年级的内地学生刘萱在观看完剧目后激动地说:“这个剧目互动性、参与性很强,有两场戏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五位舞者穿上白色、饱满的白色球形,化身成可爱又逗趣的平安包,在柔和优美的芭蕾舞旋律中翩翩起舞,就如平安包在蒸笼里雀跃地等候成熟,现场的孩子们都乐开了怀。另外,平安包是太平清醮中祈求健康平安的重要象征,说书人还邀请我们现场一名观众上台,风趣幽默地与大家一同示范和解说如何制造平安包。这部剧目向内地市民展示了香港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促进了内地与香港在非遗方面的交流。”
对于本次北京地区的演出,09舞蹈剧场负责人表示:“十分感谢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对这次活动的帮助,在海淀区政府北下关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让我们有机会走进社区,与北京的民众亲切见面,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京港交流的一大突破,让文化不限地域、不限剧场,接触民众。”
上图为市民参与制作“平安包”现场图
据了解,本部作品除在北京开展的五场演出外,同时还将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佛山、珠海、深圳四地开展12场巡演。对此,本次内地演出项目承办单位内地与港澳艺术文化青年联盟的秘书长李国辉先生讲道,艺术能滋润我们的生活,提供生活的养分。非遗是民间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保留下来就是非遗。在香港保存最好的就是节庆活动,他说,“非遗是我们很重要的一笔文化资源,通过观看展示这些非遗项目的剧目,观众仿佛置身其中,近距离感受香港非遗的魅力,并对这些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